
河南省矿业协会“世界地球日”向河南自然博物馆捐赠珍稀矿物标本,助力科普教育
4月20日,河南省矿业协会联合河南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在郑州举办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启动仪式。河南省矿业协会会长冯进城出席,并代表协会向河南自然博物馆捐赠了产自三门峡市卢氏县的高纯石英矿标本。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张传慧、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总裁朋礼常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郑东新区外国语小学师生、大学生志愿者及现场100多名观众共同见证捐赠过程,并参与科普活动。
启动仪式上,河南省矿业协会、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向河南自然博物馆捐赠了产自三门峡卢氏的高纯石英矿标本和河南籍的第十一个新矿物“冯锐银矿”。高纯石英矿是经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申报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我国新矿种,这也是我国第174号矿种,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低热膨胀性、高绝缘性和透光性等特点,是制造航天器观察窗、半导体芯片的核心材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与展示价值,主要产地为河南东秦岭地区。而“冯锐银矿”作为河南籍新发现的矿物种类,产地位于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其命名体现了对矿业科研工作者的致敬,也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两件珍品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河南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资源,助力其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


活动期间,河南发恩德矿业公司也向河南省矿业协会捐赠了“冯锐银矿”标本。嘉宾与观众共同参观了“上下三千年中国行政区域演化”地图主题展览,参加了科普微视频《矿石奇遇记——从平凡到非凡的旅程》首映。一起聆听了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博士带来了《走进恐龙世界,守护地球家园:一场自然博物之旅》的精彩讲座。
河南省矿业协会将继续深化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技术交流等活动,推动绿色矿业理念和矿业知识传播,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策划:刘绘恩
撰稿:高昂
审核:张古彬